这一波融资收紧,倒下了多少中小房企?
康达信太原房地产管理咨询公司,致力于房地产卓越管理,国内唯一提供房地产全价值链管理解决方案,帮助房地产企业建立持续发展核心优势,成为中国持续领先的房地产管理咨询机构,已经为1800多家地产/商业/物业企业提供了各类管理咨询服务!
面临现阶段的持续高压政策环境,融资渠道的收缩让房企的现金流周转结冰,一场破冰之路势在必行。
目前,大型房企虽然也有较大压力,但雄厚的资金底蕴能够让他们有实力挺过这个融资严冬。对于对风险的抵抗能力普遍较弱的中小房企来说,现金流突然紧张会造成很大的资金压力,甚至会让部分中小房企深陷债务危机,直至宣布破产。截至7月21日, 2019年全国有271家房地产企业发布破产公告。
从暂停部分房企境内发债、ABS融资,到约谈信托公司、严控房地产信托规模,再到前几天房企美元债发行遭遇压力,今年二季度以来,各类房地产渠道融资先后出现了不同程度收紧。
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融资成本平均在6%左右,7月以来,美元债成本快速上升,7月美元融资平均利率已经高达8%,最高甚至达到了15%。不同规模的房企也在融资成本上有较大的差别。
7月9日,中海发行了5.5年期的20亿港元及10年期4.5亿美元双币种固息高级债券,规模合计约为人民币48.55亿元。其中,20亿港元固息债券利率约为2.9%,创下同业最低利率,而美元债券利率也仅为3.45%,是中海历史上10年期债券最低利率。
7月17日,佳兆业发布公告称,发行2023年到期的3亿美元利率为10.875%的优先票据。这也是佳兆业今年以来第五次发行美元优先票据,共计16.5亿美元,平均利率11.3%。
同时,政策对房企的融资偿债也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国家发改委突然发布了“关于对房地产企业发行外债申请备案登记有关要求的通知(发改办外资〔2019〕778号)”。通知对房企海外发债加强约束,新融资只能用于置换一年内到期的中长期海外债务,同时还需就债务规模、期限等进行备案登记。预计在此新规之下,或将对房企造成诸多影响。
放眼2019年下半年,房企的到期债券为1706亿元,到期债券总量也居于高位,体量庞大;接着到2020-2021年,到期债券均突破3000亿元,房企或将面临更大偿债压力,对融资的需求也将继续增大。对于房企而言,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中小房企只能被迫选择其他融资成本更高的渠道。
在融资不断收紧的当下,更多的中小开发商纷纷通过赴港IPO的方式,登陆境外资本市场,企图缓解目前的资金压力。但是,上市准入标准和成本较高可能成为中小房企通过上市融资的障碍。2019年至今.
今年以来,银城国际、德信中国、滨江服务先后上市,在递交上市申请的8家房企和2家物业公司中,仅德信和银城在一季度成功登陆港交所,其余均处于审核状态。从香港交易所披露的拟上市新股来看,今年将有中梁控股、新力地产、海伦堡、奥山控股、万城控股排队上市。
面对融资的收紧,也有中小房企想到了其他方式,比如先付地价款,拿到土地证后再进行抵押融资。按最高融资下来,自有资金仅占三成。
迫于融资压力,中小房企赴港上市之路虽然漫长,但是与不上市相比,后者融资之路则更为艰辛。
一直以来,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展开,做出了突出贡献,但目前由于自身规模等原因,无法与大型房地产企业相抗衡。对此,中小型房地产企业需要不断探寻,创新出顺应市场变化、适合自身优势的发展模式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我们也见证了一批优秀的中小房企成功突破升级。
这些企业起步于二线城市甚至是三线的地级市,比如成都蓝光、温州中梁、佛山美的置业、郑州康桥等。
在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面前,中小房企该做些什么?
战略转型,明确自身定位,拓宽融资渠道,实施产品创新和产品的标准化发展战略。
转型遇阻、重组失败是很正常的,转型不能跟风,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,企业需考虑自身是否有成熟的管理模式、文化和经验来支撑。
康达信太原房地产管理咨询公司房地产全价值链管理集成服务商,17年房地产管理咨询经验,专业提供房地产管理咨询、物业管理咨询、专业专项管理咨询、信息化管理咨询服务,咨询热线:400-900-7321。